8月5日晚,中國足協裁判委員會評議組完成了本賽季第二十一期裁判評議工作。此次評議主要針對13個判例,其中既有來自近期中超、中甲和中乙聯賽中各俱樂部的申訴案例,也有幾例引起廣泛關注的判例。經過認真討論,評議組發現其中部分判罰存在錯誤。
在評議過程中,評議組采用了視頻會議的形式,邀請了中足聯代表、中國足協紀檢人員以及兩名來自社會與媒體界的足球社會監督員列席旁聽。會議結合評議組成員的集體討論和單獨發表意見,得出了以下評議結論。
在第一個判例中,中超聯賽的一場比賽,青島西海岸隊與河南酒祖杜康隊在比賽第90分鐘發生了一起爭議。河南隊15號隊員在對方罰球區內與青島西海岸6號隊員接觸后倒地,但裁判員并未判罰犯規,VAR也未介入。評議組認為這是一次明顯的草率防守犯規,應判罰球點球。
在第二個判例中,大連英博海發隊與青島海牛隊的比賽中,大連隊進球被判有效,但青島海牛俱樂部認為對方犯規在先,應判無效。評議組經過討論,認為進球有效,裁判員和VAR的判斷均正確。
接下來的幾個判例中,涉及了手球犯規、越位判罰、紅牌罰令等爭議點。評議組針對每個判例都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并多數或一致認為裁判員和VAR的判斷是正確的。
對于那些引起廣泛關注的判例,如上海申花隊進球是否有效的爭議,評議組在深入分析后認為,上海申花20號隊員的跑動并未影響對方隊員處理球或爭搶球的能力,因此不構成越位犯規,進球有效。
此外,對于一些爭議較大的判例,如某場比賽中守門員的犯規是否應出示紅牌的問題,評議組在仔細研究后認為,該守門員破壞了對方明顯進球得分的機會,應出示紅牌罰令出場。
最后,中國足協表示將繼續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積極接受各俱樂部、球隊的反饋和申訴意見。對于作出錯漏判的裁判員,將會進行內部處罰,并針對符合申訴條件的判例以及社會關注度高、有利于統一判罰尺度的典型判例開展評議并向社會公布評議結果。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比賽的公正性,也有助于提升中國足球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