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足球場上,無假球只有恩怨
國足跌落,蘇超崛起。6月的一個晚上,國足在雅加達的客場0-1不敵印度尼西亞男足,失去了2026年世界杯的資格。而此時,江蘇的“蘇超聯賽”卻如火如荼地展開,吸引了超過19萬球迷的現場觀賽。
蘇超,作為一個區域性賽事,短短一個月內就吸引了大量關注。其賽事的火爆程度,從場面上看,完全配得上“第一聯賽”的名頭。然而,這并不是一個職業聯賽,而是一場業余競賽。但它的影響力已經直逼法甲等職業聯賽。
江蘇這片土地上,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熱情和驕傲。從飛鏟、肉搏到踢屁股等非常規操作,各種場面在賽場上應有盡有。觀眾們深入貫徹落實“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在線結盟,給彼此的球隊加油助威。
雖然其他省份家庭也會吵吵鬧鬧,但基本能一致對外。而到了江蘇,“自家人”卻是實實在在的“為自家而戰”。如今全國人民通過比賽現場共情江蘇人民的“私家恩怨”,而十三太保也終于從“內部梗”火向了全國。
02:散裝江蘇的團結之力
盡管蘇超才開賽一個月,但其已展現出萬神歸位的姿態。各地區文旅結合賽事推出“看球+旅游+美食”等套餐,帶動了整個江蘇范圍內的文體消費。
例如,常州在訂票階段就推出了“9.9元門票+蘿卜干炒飯”套餐,導致常州蘿卜干品牌線上銷量翻倍。隨后又推出“所有A級景區免費暢游”的大禮包,這既是足球的交流,也是體育與文化的交流。
南京、無錫等城市也紛紛推出各類優惠措施,吸引觀眾。隨著蘇超的火爆,不僅文旅產業受益,連股票經濟也一飛沖天。例如,負責蘇超賽事場館設施的供應商金陵體育開盤即漲停。
此次蘇超不僅被央視轉播,甚至還吸引了貝克漢姆等大咖前來交流助威。往更核心的方面看,江蘇的頂配條件為蘇超的爆火提供了可能:13個地級市全部實施二級財政,擁有承辦大型文體活動的經驗。而且各個地級市都有奧體中心,具有舉辦大型活動的實力。
在球員注冊方面,江蘇省體育局嚴格限制球隊找外援參賽擾亂比賽秩序,提純比賽質量。而某些地級市更是將“規則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這一理論發揚光大,找來中乙、中甲甚至中超的前職業球員組成隊伍參賽。
所以說從整體來看,蘇超絕非完全散裝的業余比賽,參賽選手或多或少都有參與職業足球的經歷。
03:民間足球的力量與希望
當國足一次次讓人棄療時,貴州村村通的榕江“村超”和江蘇的“蘇超”卻如火如荼地展開。這讓人不禁思考,為什么十多億人中就找不到11個“會踢球的”?
事實上,中國從來就不缺少“愛踢球的的人”。民間足球賽事的開展不僅能激發球迷的積極性,還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到足球這項運動中來。把“愛踢球的”轉化為“會踢球的”,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隨著這些賽事進一步地深入民間,其能最大范圍地激發人民群眾的熱愛,讓足球回歸最純粹的樣子。雖然短時間內這些比賽無法改變國足的現狀,但起碼在國足的一次次負反饋之外,能讓球迷重拾起綠茵場上本該有的汗水與激情。
所以與其說“組織蘇超”的人是天才,不如說“發現蘇超能搞”的人是天才。因為千千萬萬球迷對足球最純粹的熱愛是不可小覷的。這種熱愛既是對足球的熱愛,更是對家鄉、對文化的熱愛。而這種力量,也許正是中國足球需要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