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緊張的北京時間6月10日晚上,中國男足的比賽在重慶市龍興球場燃起,一場與巴林隊的“榮譽之戰”即將拉開序幕。在這樣一場焦點大戰的背后,伊萬科維奇的換人決策卻引起了廣大球迷和媒體的關注。
就在決戰印尼隊的比賽中,伊萬科維奇遭遇了三次意外的“烏龍”換人。這一反常情況被媒體人潘偉力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討論,他列舉了多條證據,為伊萬科維奇澄清,指出這并非教練的失誤,而是另有隱情。
國足與印尼隊的比賽現場,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比賽進入下半場,原本伊萬科維奇計劃用韋世豪替換曹永競,然而助理叫來的卻是另一位球員楊明洋。當楊明洋發現自己被叫錯名字時,感到十分無奈,這樣的低級失誤在職業賽場上是極為罕見的。
隨后的比賽中,伊萬的換人決策連續出現錯誤。第76分鐘本該換上王子銘,但卻叫來了海港隊的魏震;第84分鐘準備換下魏震時,卻又把李磊誤以為是換人目標。短短的22分鐘內,場上形勢混亂不堪,就連場邊的換人和熱身球員也陷入了混亂。
這三次“烏龍”換人事件引發了球迷們對伊萬科維奇執教能力的質疑。然而,教練連人都不認識,又怎能談及選人和指揮呢?
回顧3月份的世預賽,類似的情況也曾發生。當時國足公布大名單時,泰山隊的李源一并未入選。著名解說員董路分析認為,伊萬可能是把王上源誤認為是李源一,或是忘記了李源一的存在。最終伊萬又補招李源一進大名單,但在戰澳大利亞隊前夕又將其排除,改招泰山隊的黃政宇。
盡管伊萬科維奇受到了諸多批評,但潘偉力在社交媒體上迅速為伊萬正名,揭示了這三次“烏龍”換人的真相。他指出,換人流程是由伊萬先與助手商討后決定,再由助手將信息傳遞給翻譯和中方教練。正常情況下這一流程是嚴謹且不易出錯的,但此役出現的問題主要是比賽激烈且國足進攻受阻導致的壓力下,伊萬團隊忽略了正常的流程,直接自行叫人,以至于出現喊錯名字的尷尬局面。
潘偉力還強調了這是一個純粹的溝通問題,并非伊萬不認識球員或老眼昏花。然而從個人角度看,這次“烏龍”換人也暴露了伊萬團隊在責任心上的不足。作為國家隊教練團隊,熟悉和了解每一名球員是他們的責任所在。此外,中方教練團隊的存在也使得簡單的換人流程變得復雜化、程序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伊萬團隊的松懈和懶散。因此這次事件雖然是個別情況但也值得反思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