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許多人的觀點不同,我認為蘇超等草根體育賽事的火爆并非僅僅因為“天時、地利、人和”以及足球文化等因素。真正的關鍵可能在于成本問題。
這些年,國內爆火的草根體育賽事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成本極低。當大家討論國外社區足球,從俱樂部文化到代際傳承時,很少提及到國外低級聯賽的成本問題。像德國、法國這樣的國家能搞社區足球,荷蘭、葡萄牙這樣的小國也能有多級聯賽,而我國作為大國,球迷眾多,理應更容易開展此類活動。但若深入思考,這個觀點其實大錯特錯。
以荷蘭的低級聯賽為例,兩個城市的球隊比賽,可能半小時車程就能到達賽場。這不僅能減少時間和經濟上的負擔,也能增強參與者對于整個聯賽的歸屬感和投入感。再擴展一些視角,即便是一個來自漢堡的社區和來自慕尼黑的另一個社區進行比賽,時間上也不會耗費過多精力。這樣來看,低級聯賽的成本在他們的運作下被有效地降低了。
但在我國,情況則完全不同。我國地域遼闊,遠超其他國家。這就意味著在組織低級聯賽時,交通成本會成為一項巨大的開銷。以荷蘭的低級聯賽為例,A社區與B社區的比賽僅需兩塊錢的公交車費。但在我國,例如北京海淀與杭州濱江的比賽,其路費成本將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更何況如果擴大范圍至更加廣闊的區域如沈陽和三亞的隊伍,這個成本更是幾何倍增。如此高昂的交通成本幾乎使得業余球員無法承擔。
當討論業余球員土壤時,我們常常從足球文化等角度出發,但很少注意到成本因素的重要性。如果讓業余球員每周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去參與比賽,那么他們很可能無法承受這種經濟壓力。但反過來,如果我們將成本控制在較低水平,例如讓每個參與者都能輕松負擔的交通費用和場地費用等,那么參與者的數量將大大增加。
以電競、釣魚和鋼琴課為例。電競基本沒有成本,因此幾乎每個人都能參與;釣魚雖然有成本但相對較低;而鋼琴課由于成本高昂導致普及度較低。這恰恰說明了成本對于活動普及的重要性。當成本上升時,參與者數量會大幅減少。因此,過去中國難以開展多級聯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起步門檻過高。
然而,蘇超等草根賽事的成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將成本控制在較低水平上,人們自然會積極參與其中。例如蘇超賽事中各地球隊間的比賽,其交通和時間的成本與德甲法甲各城市間的比賽相似。而一旦解決了成本問題,其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人們會因為認可家鄉、宗族和集體而主動為賽事加油打氣。
總體來說,解決成本問題才是蘇超成功的關鍵所在。我們需要為各類草根賽事提供低成本的平臺和環境條件——例如充足的比賽場地和便捷的交通設施——讓更多人能夠輕松參與其中并享受運動的樂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運動回歸到最原始的熱愛層面并真正實現全民參與的體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