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一個寂靜的夜晚,北京首都機場的燈火顯得格外冷清。6月14日凌晨1時45分,中國男足的71歲主教練伊萬科維奇帶著一年的辛勤付出,悄然離開了這片土地。他乘坐的飛機即將飛往卡塔爾,結束了他為期一年四個月的執教生涯。
就在6月10日晚上,世預賽亞洲區18強賽末輪的比賽中,國足以一球之差輸給了巴林隊,最終未能晉級小組前四,無緣美加墨世界杯的比賽。這一結果對于伊萬和他的團隊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回顧伊萬的執教生涯,他帶領國足參加了14場正式比賽,取得了4勝2平8負的戰績,勝率僅為28.57%。盡管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終未能帶領國足晉級2026年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第四階段附加賽。這觸發了與中國足協簽訂的合同中的解約條款,足協依據條款單方面終止了與他的合作。
盡管伊萬的離開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但在他的離開之際,他依然保持著職業的體面和風度。然而,一些網友對他的離開持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球員們的態度問題才是問題的根源,而不是教練的問題。甚至有人表示,教練就是用來背鍋的,中國足球的問題不是換教練可以解決的。
然而,對于伊萬個人而言,他的收入并不低。據報道,他在執教國足的475天里收入了約1200萬元人民幣。即使他未觸發賠償條件,中國足協也節省了400萬元的解約金。這讓一些人對他離開時的“落寞”感到質疑。他們認為,伊萬在離開時心情應該是愉悅的,因為他已經收獲了足夠的薪水。
在這個復雜的中國足球生態中,球迷們對于教練和球員的態度各不相同。有人對伊萬的離開感到惋惜,認為他是一個有經驗的教練;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應該將焦點放在球員身上,因為球員的態度和水平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無論怎樣,伊萬的離開已經成為了一個事實。他的離開或許為中國足球帶來了一絲反思的機會。我們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中國足球能夠逐漸改變現狀,邁向一個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