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艾頓被開拓者隊買斷,除了已經提及的楊瀚森,球隊的中鋒位置上僅剩下羅伯特-威廉姆斯、克林根和杜普-里斯三人。那么,他們的具體數據表現如何,以及楊瀚森與他們相比又具有怎樣的競爭力呢?
先來看被買斷的艾頓。這位球員出生于1998年,在2018年以首輪第一順位進入NBA,身高達到2米13。上賽季他共出場40次,全部為首發身份,場均數據表現出色,能夠貢獻14.4分、10.2個籃板以及1.6次助攻,投籃命中率高達56.6%,而三分球命中率雖僅為18.8%,但也顯示了他全面的進攻能力。他的優點在于力量足、防守好,同時擁有出色的面框進攻能力。然而,他的組織傳球能力一般,擋拆掩護質量也有待提高。艾頓的離隊,對于楊瀚森來說,在NBA的未來前景看來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接下來是羅威,這位球員出生于1997年,以首輪第27順位進入NBA。身高2米06的他上賽季出場20次,其中3次首發。他的場均數據為5.8分、5.9個籃板和1.1次助攻,投籃命中率達到64.1%,三分球命中率也不錯,達到了33.3%。羅威的優點在于防守能力強,具備大前鋒的打法。然而,他的尺寸稍顯不足,且相對脆弱。
再看克林根,這位2004年出生的新秀在首輪第7順位被選中。作為開拓者的主力中鋒之一,他上賽季共出場67次,其中37次為首發。他的場均數據為6.5分、7.9個籃板和1.1次助攻,投籃命中率達到53.9%,三分球命中率雖低但也在逐漸提升。克林根是一位尺寸和力量都足夠的藍領型中鋒,籃板效率很高。然而,他的組織傳球能力也一般。
最后是杜普-里斯,他是一位非選秀球員,身高2米06,作為開拓者的替補中鋒,上賽季場均數據為4.2分、2個籃板和0.6次助攻。他的投籃命中率和三分球命中率雖然不算太高,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從未來前景上看,楊瀚森由于更加年輕,因此具有較高的培養價值。從戰術需求角度看,楊瀚森具備的傳球和組織能力在另外三人中并不常見,因此在戰術層面具有一定的優勢。考慮到艾頓的離隊和開拓者隊的現實情況,楊瀚森有可能與杜普-里斯競爭克林根的替補中鋒位置。
因此,新賽季楊瀚森可能會成為開拓者的第二或第三中鋒。對于這一情況,各位球迷朋友有何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