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29日,男籃U19世界杯繼續激戰。在小組賽中,中國男籃遭遇了強大的德國隊,最終以24分的分差敗北,連續兩場小組賽失利。
從比賽內容來看,上半場中國U19男籃展現出了不俗的競技狀態。盡管一度落后兩位數的分數,但朱正和崔新泉聯手發起了一波15-2的攻勢,成功將分差縮小至僅落后3分。然而,隨后德國隊進行了強有力的回應,以一波16-4的攻勢再次拉開分差。到了半場結束時,中國隊已經落后了15分。
進入第三節,中國U19男籃的陣容發生了較大變化。張博源和部分球員選擇DNP(不參與比賽),而朱正也早早輪休。在僅剩5分鐘的時間里,場上沒有一個首發球員,這讓許多球迷和媒體感到困惑。在國青級別的比賽中,如果能打出連續的攻勢,往往有機會逆轉比分。然而,教練組選擇讓替補球員與德國全主力陣容繼續對決,直至第四節中段。隨著分差的逐漸拉大,關于朱正再次輪換上場是否錯過了最佳時間的質疑聲越來越高。
從結果來看,德國U19男籃作為歐青賽的冠軍,其陣容實力明顯高于中國U19男籃。德國隊擁有不少具有NBA樂透區潛力的新秀,各個位置都比中國隊更高大壯碩,因此取得本場比賽的勝利并不意外。
然而,對于中國U19男籃來說,是否讓核心球員如朱正、張博源在30號休息日提前輪休仍值得商榷。雖然隊員們沒有明顯的傷病困擾,但從體能管理的角度來看,年輕球員在3天內參加兩場高強度比賽是完全能夠應付的。特別是在世青賽這樣的高級別賽事中,這樣的鍛煉機會不應被錯過。
教練組是否有其他層面的考慮?在第三節提前結束比賽時,朱正雖然已經進行了第一輪的沖擊,但整體效果并不理想。張博源身背4次犯規,真正有進攻威脅的只有朱正和陳家政兩人。劉李和彰華非在處理球方面無法與對手相提并論,而馮傲在場上更多的是發揮防守端的價值。這也成為了中國U19男籃無法縮小分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與此同時,另一場比賽加拿大以一波35-9的攻勢輕松擊敗了斯洛文尼亞。這也讓中國U19男籃教練組和關注比賽的球迷們開始思考接下來的比賽策略和對手情況。
盡管中國U19男籃的整體實力與德國存在差距,但小組賽并不會直接淘汰對手。即使連續三場小組賽失利,他們仍將面對隔壁組的最強隊伍。因此,最理想的情況是中國U19男籃能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擊敗斯洛文尼亞,從而在淘汰賽中迎戰A組第二名。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A組中最強的可能是塞爾維亞隊。然而,阿根廷、馬里、新西蘭等隊并未展現出絕對強勁的實力。值得注意的是,馬里曾在某次交手中爆冷擊敗過塞爾維亞。因此,接下來的比賽仍存在變數和懸念。
回顧歷史,中國U19男籃在上屆比賽中以楊瀚森、王俊杰、趙維倫為核心班底取得了第十名的好成績。而在最好的一次,以周琦等人為班底的中國隊更是取得了第七名,并成為當時唯一進入八強的隊伍。這次的比賽雖然困難重重,但仍然充滿了希望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