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吧6月22日的新聞中,國內知名媒體人付政浩在微博上分享了他對國內職業籃球生存現狀的獨到見解。他深入分析了當前CBA聯賽的諸多問題及潛在機遇。
CBA部分俱樂部在即將到來的夏季面臨著球隊估值的巨大挑戰。由于買賣雙方對球隊的價值認知存在較大差異,使得交易進程屢屢受阻。相較國際巨頭如巴斯家族成功以百億美元的巨額售出湖人隊,我們的職業體育俱樂部仍飽受潛在買主壓價、虧損的困擾。這其中的原因,既有宏觀市場環境的影響,也與部分CBA俱樂部輕視運營、管理不善有關。然而,一個不可忽視的背景是,當前的體育消費規模依然較小,很多人的體育消費習慣尚未形成。
按照歐美體育產業的發展規律,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時,體育消費規模會逐漸擴大。我國在2019年首次突破了人均GDP1萬美元的門檻,然而體育消費并沒有像預期那樣迅速增長。對此,2020年CBA公司總裁王大為曾委托艾瑞咨詢制作了一份詳盡的《2020年CBA球迷商業價值研究報告》。報告揭示了CBA球迷普遍擁有殷實的家境、高收入以及強烈的消費欲望和動力。然而,這并不意味著CBA的門票收入已經達到理想水平。事實上,如果CBA球迷的消費能力真的如此強大,門票收入將遠不止當前的水平。
報告還顯示,我國體育賽事的門票收入與美國等體育強國相比存在巨大差距。盡管我國有龐大的14億人口基數,但每年至少到現場觀賽一次的人口比例僅為0.6%,遠低于美國的43%。這表明我國體育競賽表演行業的門票收入潛力巨大,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挖掘手段。人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大部分人在娛樂消遣上選擇刷視頻、打電競、看真人秀或電影等,導致可用于體育消費的時間減少。
相比之下,歐美國家的孩子從小就養成了體育運動習慣,家庭也形成了濃厚的體育觀賽文化。因此,即使他們的經濟收入增加,體育消費規模也會隨之擴大。我國由于缺乏長期的體育消費習慣,往往在收入增長后選擇其他消遣方式。這也是為什么我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后,體育產業并未像歐美那樣迎來爆發期的原因。
要改善這一現狀并推動體育競賽表演行業的發展,必須從小培養國人的體育運動習慣。每個學生都應至少掌握一項體育技能。這需要加強體教融合,讓國人在青少年時期就養成體育運動的習慣。長期來看,中國體育消費規模將有望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NBA的成長歷程并非一帆風順,也曾瀕臨破產。然而,電視媒體的普及和全球化讓NBA得以翻身并成為超級印鈔機。同樣地,我們也需要對CBA保持耐心,給予其成長的時間和空間。CBA的運營模式需根據自身特點進行調整和完善,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時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盡管CBA在運營中面臨諸多挑戰,但通過精心打理和持續改進,實現球隊自負盈虧和可持續發展仍是可期待的。
綜上所述,盡管當前CBA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只要我們持之以恒、耐心引導、加強體教融合并不斷創新運營模式,相信中國職業籃球及整個體育產業都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未來。#期待下賽季CBA12月開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