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賽全輸,凈勝分-31,這樣的成績居然還能晉級淘汰賽?這聽起來像是“另類奇跡”般的存在。
在FIBA旗下男子籃球亞冠聯賽中,代表中國籃球俱樂部參賽的CBA冠軍浙江廣廈隊,小組賽的戰績可謂慘淡。他們以67:84輸給了蒙古的烏蘭巴托野馬隊,又以85:99不敵伊朗的塔比亞特隊。這樣的尷尬戰績,似乎讓球隊的亞冠征程走到了盡頭。
然而,經過幾個小組“第3”的對比,浙江廣廈竟然神奇地活了下來,成功晉級淘汰賽。他們的淘汰賽對手是衛冕冠軍阿爾利雅得隊,這是一支實力強勁的隊伍,隊中擁有多名CBA老熟人,如索恩梅克、馬庫斯亨特,以及男籃亞洲杯MVP阿拉基。上屆亞冠聯賽中,遼寧男籃曾慘敗對手43分,這無疑給浙江廣廈的比賽前景投下了陰影。
對于浙江廣廈來說,參加亞冠聯賽更多的是一種走過場的態度。由于亞冠聯賽的獎金相對“吝嗇”,俱樂部大多不愿全力出戰,一般都是以半主力或年輕球員為主。這樣的選擇,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鍛煉年輕球員、考察新人,但實則也反映出俱樂部對利益的追求。
從俱樂部的角度來看,他們的選擇合情合理。畢竟,無論是現在的亞冠聯賽還是國內的CBA聯賽,都是為了爭取更多的利益。只有實力強、戰績出色,才能為俱樂部贏得聲譽、流量曝光和更多的投資。然而,亞冠聯賽開始的時間與CBA聯賽結束的時間相近,球員的身體和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考驗。
從中國籃球的角度考慮,亞冠聯賽是亞洲層面最好的俱樂部之間的較量。這樣的比賽無論在競技層面的鍛煉還是聲譽方面的推廣,都要優于國內的比賽。如果俱樂部能夠重視并在亞洲層面放開手腳去爭取最好的成績,那么受益的不僅僅是球員和俱樂部,還有整個中國籃球。
然而,現在的全運會似乎成為了國內體育賽事的焦點,許多球員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參加全運會。這讓人不禁思考:全運會籃球的鍛煉價值真的要比亞冠聯賽大嗎?中國籃協和CBA公司不能坐視不管,應該從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讓球員得到最大的價值,從而為中國籃球的發展添油助力。
乒乓球、游泳等項目的確可以在全運會中得到鍛煉價值,但籃球的現狀卻與此不同。我們的籃球需要更多的與國際接軌,通過與國外球隊的交流來提升自身水平。只有讓球員多去和國外的對手交流,才能真正意識到自身的不足。而不是閉門造車、自我滿足。
因此,中國籃球要想重回亞洲之巔,不能僅僅依靠聯賽的提高。我們需要從各個方面全面提升,經常與國際球隊交流就是重要的方式之一。無論是國家隊參加洲際大賽還是俱樂部層面的亞冠對抗,都是提升中國籃球水平的重要途徑。只有真正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進中國籃球才有希望重回巔峰。